注册

加入网易天工节能减碳开源社区

登录

登录网易天工节能减碳开源社区,共建绿色生活。

忘记密码

忘记您的密码了?输入您注册时的邮箱,通过邮箱找回密码。

抱歉,您无权添加文章。

请简要说明您认为应该报告此问题的原因。

请简单描述为什么要举报此答案。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赵英民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美丽中国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一、深刻认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但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于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征,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减污中降碳、在降碳中减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中国14亿人口的现代化不可能延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污染环境消耗资源来实现现代化的老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当今全球发展潮流和竞争焦点。降碳与减污之间可以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这是我国高碳的能源结构以及高碳、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有利于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基本解决环境问题后转入强化碳排放控制阶段不同,我国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与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一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高位,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有30年左右,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有利于发挥好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高水平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生态环境政策与能源产业政策相互作用、密切关联,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还有较大差距。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有利于科学把握污染防治、气候治理的整体性,加大技术、政策、管理协同创新力度,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能。

 

二、准确把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体要求

遵循减污降碳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关键,以优化治理路径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加快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协同增效。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强化减污降碳目标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政策协同、监管协同,实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确保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源头治理。紧盯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头,突出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统筹水、气、土、固废、温室气体等领域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实现改善环境质量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

注重创新引领,鼓励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和统计、监测、监管能力,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基础能力和市场机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控排潜力,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发挥基层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模式,加强推广应用,实现多层面、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三、加快落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任务

近期,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任务作出系统部署,下一步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切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研究建立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目标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清单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供给体系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着力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积极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新能源车发展。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多措并举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节能减排与污染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协同实现生态改善、环境扩容与碳汇提升。

不断提升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优化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路线,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大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鼓励绿色低碳土壤修复。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积极探索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企业等层面协同创新路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重点城市群等探索减污降碳有效模式,助力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加强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各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推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打造减污降碳标杆企业。

持续强化科技、法规标准、管理政策、基础能力等支撑保障。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科学、机理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探索统筹排污许可和碳排放管理,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提升减污降碳协同监测能力,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讲好减污降碳中国故事。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相关文章

您必须登录才能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