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加入网易天工节能减碳开源社区

登录

登录网易天工节能减碳开源社区,共建绿色生活。

忘记密码

忘记您的密码了?输入您注册时的邮箱,通过邮箱找回密码。

抱歉,您无权添加文章。

请简要说明您认为应该报告此问题的原因。

请简单描述为什么要举报此答案。

“双碳”热词释放什么信息?

3月5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相比前两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能耗下降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质生产力、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也同样引人关注。

 

(本文有删减)

 

                     今年两会传递了哪些“双碳信号”?利好哪些绿色产业?地方减碳如何行稳致远?

 

3月10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两会经济策直播间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吕梁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吕梁市委主委李慧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主任亢德芝,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共同探讨“地方减碳如何行稳致远”。

 

                                                   曾少军:双碳领域的包容式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三大“双碳信号”预示未来绿色发展趋势

曾少军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了三个“双碳信号”,预示着未来绿色发展趋势。

第一个信号是坚持“先立后破”的战略部署。国家提出的“先立后破”战略部署,要求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好转型节奏,实现不同能源种类间的平稳过渡。他认为,我们追求的低碳是要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低碳,而不是牺牲人们幸福指数的低碳。同样道理,在传统能源被新能源替代的过程中,也要践行这种原则。我们可以把新能源发展好了之后,逐渐替代化石能源。

第二个信号是鼓励包容式发展。这其中有经济主体的包容式发展,新能源领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包容式发展优势尤为明显,民营企业创新的原动力和承受力更足,而国有企业品牌优势、体制优势和规模优势又更明显,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包容式发展一起扩大新能源的行业规模。

再一个是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包容式发展。传统能源有很好的装备基础,有很好的技术人员队伍,还有很好的用地制度基础,工业用地不需要改性,一旦和新能源结合起来,传统能源积极吸收新能源的品种、技术和形式优势,包容式发展构成一个和谐的局面。

最后是市场的包容式发展,既要在国内打开产业壁垒,突破区域限制,更要走向国际,外贸“新三样”就是新能源领域实现国际和国内包容式发展的典型。

第三个信号是体制机制会进一步完善。他指出,如果双碳没有最终建立起交易机制,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碳计量和成本核算。没有体制机制很多创新会失去支撑。在双碳目标下,一定要通过体制机制,特别是通过碳市场的活跃,真正地实现交易,真正体现排放企业的责任、排放领域的责任,真正鼓励减排企业的贡献。所以双碳的体制机制是确保目标实现的重要原则和基础。

绿色发展不要一哄而上,坚持市场手段和开放系统

回顾过去的绿色发展,曾少军表示,在还没有提出双碳目标的时候,很多人最后其实陷入了迷茫,前几年治污的努力都到一定程度了,技术节能能效的边际效益递减。“双碳”目标的提出无疑给大家增加了极大的信心,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新的技术路径和新的工作抓手。

但是,曾少军提醒,在绿色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共性的问题,做绿色发展不要一哄而上。他认为,这次全国两会提出了非常好的警醒,引用原话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曾少军表示,绿色发展不要一哄而上,但有三个方面必须坚持。第一个要坚持依靠市场手段,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要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民间的力量,相信企业的力量能够达到一定的融合与自驱,过多行政的干预往往导致一哄而上、层层加码,政策就会变形。

第二要坚持自愿机制,而不是强制机制。人类发展到今天,再良好的意愿、美好的前景,也不能强制推动,要让参与者看到绿色发展的价值,形成自驱力。

第三是坚持开放的系统,而不是内卷与封闭的系统。不可否认,中国新能源2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很多技术要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获得启示,开放的合作机制也是新旧生产力转换和绿色发展模式要遵循的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重点任务之一。曾少军认为,尽管绿色低碳发展要依靠市场手段和自愿机制,同样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来源:新京报)

相关文章

绿色建筑暖通助力双碳节能

您必须登录才能添加新评论。